孩子吐奶怎么回事?育兒的過程中,什么情況都有可能遇到,相信不少新媽媽都碰到過寶寶吐奶的情況,有些寶寶吐奶是正常現象,但頻繁地吐奶也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征兆。當寶寶吐奶后,要留心觀察寶寶的嘔吐物、精神狀態和體重增長情況,以便及早發現寶寶病理性吐奶的蛛絲馬跡。
正常吐奶 會隨嬰兒長大而減少
京泰和婦科醫院專家指出,由于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,因此在平臥時容易導致嘔吐。如果喂飽后無壓力、無噴射性地從口邊吐出少許乳汁,無面色改變,吐后不啼哭,稱為溢奶,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,會隨著嬰兒長大而減少發生,通常到孩子7個月至1歲大時會停止。
孩子在吸奶前哭鬧較劇烈,吸奶時吸入空氣過多,也可因噯氣而吐奶。此外,人工喂養不當,如橡皮奶頭開孔過大、授奶過速、喂養過多、太燙、太冷等也都可能引起孩子吐奶。專家提醒新手父母,如果孩子哭鬧得厲害,最好不要急著馬上喂奶。此外,喂奶后注意不要大力晃動寶寶,最好把寶寶豎著抱起來,輕輕地幫寶寶拍嗝。
頻繁吐奶 或預示著某種疾病
孩子吐奶怎么回事?京泰和婦科醫院專家介紹,寶寶頻繁吐奶通常預示著患有以下疾病:
外科性疾病:外科性疾病引起的嘔吐,常較劇烈、頑固,用藥效果差,如新生兒的食道閉鎖、腸閉鎖疾病、先天性幽門肥厚性狹窄癥等。這類嘔吐需盡早手術,切勿因耽誤最佳治療時間而造成不良后果。
內科性疾病:內科性疾病引起的嘔吐,一般用藥物能緩解癥狀,如新生兒咽下綜合征,是因為羊水咽下過多,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,常在嬰兒出生后1~2天內發生,可自行緩解消失;幽門痙攣可在嬰兒出生后1周內開始間隙性嘔吐,亦可呈噴射狀,服用阿托品等藥物有效;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鵝口瘡、腦炎等除嘔吐外,有其原發性疾病的表現,通過治療原發性疾病可使嘔吐癥狀消失。
吐奶后父母需留意孩子的表現
京泰和婦科醫院專家表示,正常生理性的嘔吐,其嘔吐物為白色奶汁,常在孩子進食較飽后溢出,吐奶的量通常也較少;如果嘔吐出現黃綠色膽汁樣物、糞便樣物或帶血,以及嘔吐時伴有腹脹、大便少或無大便,嘔吐呈噴射狀且頻繁,這常常是疾病的表現。
此外,父母還要留意觀察孩子吐奶后的表現。孩子雖然吐了奶,但精神反應較好,體重增長也正常,父母通常不用太擔心。如果孩子持續頻繁地嘔吐,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,體重也不增加,則應引起警惕。